查阅杂志
篇首语

 时不我待

  2006年至今,《无锡建议》《北京倡议》和《杭州共识》先后出台,全社会对工业遗产保护日益关注。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湖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纷纷开展工业遗产调查工作,摸索出比较完善的程序和方法;无锡、大庆等城市出台了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公布了工业遗产名录。工业遗产保护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在国务院刚刚公布的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本溪湖工业遗产群、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早期建筑、杨树浦水厂、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华新水泥厂旧址、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等近现代工业遗产50余处名列其中,使我国工业遗产的总数大大增加。
  工业遗产是工业化早期的开拓者创造的财富,是工业发展里程碑式的纪念,是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和城乡风貌的历史见证,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业发展与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别,工业遗产研究的关键,就是要准确把握中国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在世界范围确定中国工业遗产的地位、特点和成因。
  工业遗产保护是一个复杂巨系统,需要文物、规划、建筑、文化、社会、环境、经济等跨学科多领域专家的共同参与,本期专栏结合第四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成果,特别强调多学科的合作。在研究层面,董一平等对工业遗存的“遗产化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蒋楠等以南京市压缩机厂地块更新改造为例,通过价值评估、资源评估、潜力评估探讨了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全过程评估的技术路线。在规划层面,刘伯英介绍了德国IBA SEE的案例,通过区域规划和广泛合作,实现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环境改善、社会和谐的综合复兴;何依对宁波市甬江港北岸工业基地的工业遗产空间重构的规划模式进行了探讨。在设计层面,刘克成等将首钢三高炉改造为博物馆,曹栩等利用原有工业厂房建设柳州工业博物馆,罗劲的四个老厂房改建案例,分别探讨了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陈立镜等介绍了武汉工业遗产保护的状况,对龟北片区工业遗产再利用进行了反思。
  工业遗产保护与工业资源利用是两个不同概念,工业遗产保护应纳入现行各级文物保护和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体系之中,与其他类型遗产保护不同,工业遗产保护要注重利用。对量大面广、遗产价值不大的工业资源,应该本着资源节约的原则,进行改造再利用。
  随着深化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工业企业搬迁中要高度重视城区老工业区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把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作为搬迁改造的重要内容。城区老工业区搬迁不仅涉及大城市,还涉及95个地级城市,更多的工业资源面临去留的选择,工业遗产保护的紧迫性愈加突出。
  目前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已经成为建筑创作的热点,好的设计作品不断涌现,但从区域层面出发,实现传统工业区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协调发展的案例还为数不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还需要为工业用地更新和工业遗产保护找到突破口和新的方法。

 

  刘伯英

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主任

首页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