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杂志

对贫困型传统民居维护改造的思考与探索

——一幢哈尼族蘑菇房的维护改造实验

朱良文 ZHU Liangwen

 

 

摘 要 云南及我国西部传统村落现存大量贫困型传统民居,其保护及发展难度很大。针对这一现实,作者提出了其维护改造方法的思考:适宜采取运用本地材料、本土技法和本村人力以降低造价的“低端”技术路线。详细介绍了基于上述思考在元阳县阿者科村的探索:一幢哈尼族蘑菇房的维护改造实验。系统阐述了实验完成后的反思:探索的根本目标与后续工作,一些可持续性理念与可复制性技术,以及对“蘑菇顶”形式与茅草材料等焦点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 贫困型 传统村落 传统民居 蘑菇房 低端路线 维护改造实验

ABSTRACT Sinc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poverty-stricken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of Yunnan and western China, it is of great difficulty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hem. In view of this, the author provides a fundamental opinion on the maintenance and renovation of them: to adapt a low-tech route to use local materials, building techniques and labors so as to reduce costs of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is view, this paper elaborates an experiment of the maintenance and renovation of a Hani mushroom house in Azheke Village in Yuanya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addresses the reflection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experiment, namely fundamental objectives of the exploration and follow-up works, concepts of sustainability, and replicable techniques, and discusses such hot issues as the roof form of mushroom and roof thatch.

KEY WORDS poverty-stricken, traditional villages, traditional dwellings, mushroom houses,  low-tech route, maintenance and renovation experiment

 

 

The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Poverty-stricken Traditional Dwelling Maintenance and Renovation: An Experiment on Hani Traditional Dwellings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中,传统民居的维护改造是个难点。在云南及我国西部地区大量贫困型传统村落中,传统民居的风貌虽好但朽损严重,问题极为突出。近几年我们在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研究工作中,对此深有感触,促使我们对此进行相应的思考与探索。

 

一 思考

 

1 贫困型传统民居保护发展难度大

民居乃民之居所,经济条件不同,居住品质必然有差异,我国的西部与东部、农村与城镇、山区与平原、百姓与富豪之间,其民居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云南及西部地区的传统村落以少数民族村落居多,多数处于较偏远的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缓慢,因此才得以较完整的保存。这些村落中的传统民居虽具特色,但多属“贫困型”,并普遍具有以下特点:①形式多样,造型独特,一户一院或独立一幢;②规模不大,每户仅几十至一、二百平米;③内部生活功能较原始,家具甚少、布置杂乱,光线昏暗,居住品质低;④多用石、土、木、竹等地方材料构筑,施工技术虽有技巧但不精细,房屋质量较差;⑤多数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有的甚至成了危房。

目前在传统村落的价值评定中,对民居的评价多以其建造年代、传统风貌及文化内涵为标准,往往越老的房子评价越高,虽破旧甚至破烂的住房也可能成为“重点保护民居”,故而多有保护价值与房屋质量成反比的状况,这无疑给其保护发展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 贫困型传统民居的维护改造适宜采取“低端”技术路线

所谓“低端”技术路线,即用较低的成本来进行维护改造,也就是力求用本地材料、本土技术及本村人力,以降低造价并获得较好的维护改造效果。但“低端”不等于简单应付、马虎从事,而是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外界的智力支援必不可少,并需要更多的实地研究与具体的技术支撑。为此,我们特别应向埃及伟大的建筑师哈森·法赛(Hassan Fathy, 19001989)学习。他致力于为发展中国家的贫民建造住宅,并努力以最低的耗费创造最原生态的环境,以此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并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尽管他所面对的是非常简陋的建筑,他也要竭尽所能,“使其具有艺术的魅力”。鉴于其人文主义思想和对穷人住宅的贡献,他于1983年被国际建筑师协会(UIA)授予金质奖章。他的许多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二 探索

 

1 背景与机遇

2013年初我们应邀参与元阳县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82个村寨保护的调查与研究工作,20154月我们完成了《元阳阿者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阿者科是遗产区中申遗的五个重点村寨之一,是第三批公布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也是目前遗产区中保存最好的一个哈尼族村寨。全村共62户,经济不发达,至今尚无进村公路。

阿者科村规划完成后,我们首先思考的问题是:我们的规划能否实施并起作用;我们走后会不会重蹈覆辙——和以往的农村规划一样,只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就完事。要保护好如此难得保存较完整的原始传统村落,是否应该跟踪规划实施?经过一段思想斗争,我们首次在规划文本中写上了“规划设计单位作为规划实施协作单位参与规划实施全过程”,这意味着我们要把后面的时间赔进去。为此当地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一幢腾空的民居作工作室,免费使用三年,但需要我们自己改造和装修,于是就有了这幢哈尼族蘑菇房的维护改造实验项目,并有了对哈尼族传统民居保护发展进行探索的机会。

2 蘑菇房现存问题及改造要求

传统的蘑菇房为三层:底层牛栏,二层居住,三层储粮。目前普遍存在朽损、屋顶漏雨、居住品质低、采光通风差、底层室内低矮难利用等问题,属于标准的贫困型传统民居。

在改造这幢蘑菇房前,县领导提出应具备示范性等要求,我们归纳出几个要点:①针对性地解决结构安全、防漏等问题;②根据需求决定内部功能;③保护好建筑外部传统风貌;④经济上合理,力求低成本;⑤改造方法具有示范性。总之,目的是让当地村民接受,可推广,费用不能太高,要让老百姓负担得起。

3 改造方案

……

 

 

更多内容详见2016年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