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杂志
篇首语

        当下,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从先锋建筑实验室到一线建筑设计院所,无不在这场数字技术浪潮中激流勇进,比争潮头。一系列以数字技术为支点,以拓展建筑可能性为宗旨,以创新为特色的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蓬勃展开。

从性能模拟到数据生形,由参数建模至数控建造,数字技术改变着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其早已由实验室探讨的科学理念转化为建筑师驾驭的实践力量。这股力量立足千百年来建筑发展的客观需求,潜移默化地推动着当代建筑设计领域的前进步伐,促发着设计思维的变革、设计方法的重构和设计策略的更新。

本期专栏正是对数字技术推动下建筑进程的梳理,以及对当前技术成果和方法的探讨。专栏邀请到国内外多位学者和建筑师,从数字语境下的建筑设计思维演化、算法生形与参数化设计、互动建筑设计、建筑信息建模与性能模拟仿真等方面描绘出数字技术推动下的建筑进化图景。

李晓岸、徐卫国与吉国华应用不同的算法工具,针对不同尺度、性质的设计对象,从装饰图案、建筑单体到城市、乡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数字建模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潜能进行了研讨。李飚同样从模型算法切入,根据不同的建筑原型探索相应的算法模型,或融合既有的模型模块,探索借助程序方法来实现设计目标。黄勇、张龙巍则更加关注参数化设计方法的优势挖掘及其在整体控制、方案优化、辅助建造等环节对于提高建筑创作完成度的支撑作用。这些讨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具体工具、方法的应用及其可以预见的广阔发展空间,还重在引发我们去思考蕴涵于更深处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的变化。

冯翰将图灵机和互动建筑的两条研究线索综合于先知图灵机与建筑设计互动计算范式的讨论中;张家瑞追根溯源,细致梳理了互动建筑发展的纵向脉络,从早期的动态建筑到加入时间维度的可适性概念再到由内而外的数字有机建筑。许蓁则聚焦于操作层面,运用几何镶嵌的原理和算法,通过参数化控制镶嵌结构图形寻求可变的空间形态,进而与人的行为达成互动。他们都试图阐明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前瞻性地探索建筑设计领域未来可能发展的重要性。

刘莹、邢凯从数字仿真方法和技术两方面阐释了虚拟人群仿真对于以体育馆为代表的大型公共建筑安全疏散性能评估的优势;刘蕾、梁静、韩昀松、张斌和我针对特定气候区的类型建筑——严寒地区办公建筑,分别通过建构自然采光性能预测模型和环境信息模型,尝试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综合运用数字工具解决设计优化和设计决策问题。华好则把关注点落在建筑设计后续的建造阶段,在数控技术模糊了设计与建造之间界限的背景下,探索将材料、加工设备和加工过程整合到设计方案中。

毋庸置疑,数字技术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和相互交往的方式,改变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面貌,也深刻影响着建筑的未来走向。正像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的那样,“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建筑作为人类时代信息的传递者和表达者,关于“数字技术与建筑进化”的讨论实际上也正是对于建筑时代性的关注。“建筑应表达出向新时代迈进的感觉”,在我们欣喜于数字技术带来的诸多自由度和可能性的同时,更应该回归理性思考,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工具,它必将成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精彩注脚。

 

孙澄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首页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尾页